人活著就要吃吃喝喝,也就是民以食為天,一日三餐的安全,也就成為了重中之重。食品問題與老百姓的健康問題關系很深遠,食品的問題在食品配送企業(yè)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,而且這部分對于食材配送企業(yè)來說也是一個主心骨的存在。
一. 生鮮加工配送企業(yè)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
在《國家食品安全監(jiān)督抽檢實施細則(2020年版)》中對于生鮮品類的注釋是這樣的:
生鮮三品”:蔬果、肉類、水產品。
生鮮五品”:三品+面包+熟食(現場加工品類)。
品類特性:地域性、保鮮期短、季節(jié)性強、易腐蝕、易變質、不耐運輸存儲、流通鏈條長等。
食品安全特性:風險高-肉類、水產品(高風險),蔬果(較高風險)。
而對于生鮮產品的流通鏈中,蔬果流通鏈條最長,追溯最難,貨值相對小,利益相關者眾多。肉類流通鏈條較短,追溯相對容易,貨值相對高。水產流通鏈條可長可短,貨值相對高,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(可能添加違禁藥物)風險高。
通過分析鏈條中的環(huán)節(jié),我們總結了加工配送企業(yè)可能面臨的四種食品安全風險。
①加工配送企業(yè)的管理風險
上游:大部分生鮮采購于批發(fā)市場,很難有效的將食品安全風險進行前置;食品安全責任很難溯源到生鮮生產主體。
下游:下游終端客戶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差、意識薄弱;終端環(huán)節(jié)自身的食品安全風險大,又是政府監(jiān)管部門監(jiān)督抽檢和執(zhí)法抽檢重點;一旦出現不合格,客戶易把責任“甩鍋”給加工配送企業(yè)。
②蔬類食品安全風險
化學性:農藥殘留超標、重金屬超標、黃曲霉毒素、天然毒性物質等;
生物性:致病菌污染、微生物污染、腐爛霉變等;
物理性:金屬、沙石、包裝材料等異物。
③肉類食品安全風險
化學性:獸藥殘留超標、重金屬超標等;生物性:致病菌污染、微生物污染、腐爛霉變、動物疫病等;物理性:金屬、沙石、包裝材料等異物。
④水產類食品安全風險
化學性:獸藥殘留超標、貝類毒素、重金屬超標等;生物性:致病菌污染、微生物污染等;物理性:金屬、沙石、包裝材料等異物。
二、食品安全如何規(guī)避風險
在上游客戶方面:
加大基地產品的開發(fā)和基地質量體系建設,做到產品的有效追溯;
對于批發(fā)市場采購產品,加大對供應商的審核和追溯體系建設,做到食品安全責任主體可追可查。
在下游客戶方面:
加強客戶食品安全培訓輔導、巡查提升;
采購第三方食品安全技術服務,提高客戶食品安全風險控制能力,提高客戶對企業(yè)的認可度。
企業(yè)自身方面:
委托第三方質量服務,建立快檢和定量抽檢相結合的檢測模式,并做好日常合規(guī)經營評估。
建立追溯體系、內部標準作業(yè)流程和突發(fā)輿情應對指引。
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,通過HACCP/ISO22000體系認證。
專業(yè)人才培養(yǎng),并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。
文章標簽: